2019-11-29
2014年1月2日,小马奔腾董事长李明突发心肌梗塞去世,年仅48岁。
2016年10月5日,春雨医生创始人、CEO张锐突发心肌梗塞去世,年仅44岁。
2018年1月14日,深圳朗科智能董事长、总经理刘显武突发心肌梗塞去世,年仅49岁。
近年,因急性心梗而英年早逝的企业家不在少数,令人感叹疾病的来势汹汹,使人束手无策。但是,心梗就真的如此“突然”、让大家毫无应对之策吗?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心梗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威力”,完全是因为它“蓄谋已久”。
心梗的最大原因,就是动脉粥样硬化。脂质代谢障碍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基础,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持续、不可逆的过程:如同家中的水管,用久了便无法避免的质量问题,人的血管随着年龄的增长也会出现一定的“损耗”。期间有以下致病因素的人群更会加重这种“损耗”: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遗传因素、心理压力大、抽烟等。
我们虽然不能避免因年龄增长而造成的动脉粥样硬化,但我们可以通过干预和控制动脉硬化的致病因素来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
减缓动脉粥样硬化
1. 养成、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预防疾病要趁早,平日里我们应尽量避免或控制摄入高胆固醇、高动物性脂肪的饮食,多食新鲜瓜果蔬菜,控制吸烟,节制饮酒。同时,保持一个良好积极的心态,再辅以适当的运动,对身体也是大有裨益。
2.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血压、血脂、血糖、尿酸等指标的变化都是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风向标”。要对动脉粥样硬化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我们应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了解相关指标的情况。在这些指标有升高趋势时,及时调整生活习惯或用药物来抑制情况的恶化,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或延缓都具有重大意义。
冬季心梗高发
不可掉以轻心
近日,冷空气的来袭提醒我们又步入一年的冬季。而冬天(每年的11月到来年3月)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
冬天的清晨,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此时人体的血管收缩,并且由于人们在夜间不进食,不进水,血液也变得相当的粘稠。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得冬天的早晨成为慢性疾病患者(中老年人患者尤甚)急性心肌梗死高发的“魔鬼时段”。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救治时间为发病后的两小时,如果患者在这期间得不到及时救治,死亡机率会极大增高。
为了应对这种突发意外,我们在冬季应该注意保暖。此外,还应避免或减少反复冷热环境刺激、平衡好饮食、适量运动,一旦发觉身体有异常需及时服药或到院就诊。
防“心梗”于未然,我们应从每一天做起。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